杞人:借指无端忧虑的人。
忧天:担心天塌下来。
唐-储光羲--《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》:烈风起江汉,白浪忽如山。方伯骤勤王,杞人亦忧天。
清-邵长蘅--《守城行,纪时事也,事在已亥六月》:纵令消息未必真,杞人忧天独苦辛;即妨此辈易激变,盗贼往往皆良民。
当代-佚名-第六场-粤剧《关汉卿》:这样小题大作,何异杞人忧天。
明-黄毓祺--《江上歌贻社中兄弟》:万里长安在天上,杞人忧天天无恙。
清末民初-曾朴-六回-《孽海花》:在雯青却一面庆幸着同学少年,各膺重寄,正盼他们互建奇勋,为书生吐气;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忧天,代为着急,只怕他们纸上谈兵,终无实际,使国家吃亏。
近代-梁遇春--《“还我头来”及其他》:我从前老想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,各个性格不同,意见难免分歧,现在一看这种融融泄泄的空气,才明白我是杞人忧天。
清-李汝珍-第二七回-《镜花缘》:林之洋道:“海外都说‘杞人忧天,伯虑愁眠’。九公所说口号,莫非就是这两句?”
-唐人-第一四回-《北洋军阀演义》:杨度道:“方今天下之患在乱党,世界大战离得很远,不必杞人忧天。”